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是枝裕和,国际大导。《无人知晓》《步履不停》《如父如子》《小偷家族》……随便拿出一部,都能当代表作。去年一部《掮客》,口碑虽有争议,但还是将主演宋康昊送上了 " 影帝 " 的宝座。实力稳得一批。最近,他又出了一部新作。一上线,豆瓣直飚 8.9,清一色五星好评。今天,就给大家安利这份 " 电子榨菜 "。暖心、下饭、余味悠长——
《舞伎家的料理人》
舞妓さんちのまかないさん
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一下" 艺伎 "这个词。艺伎,并不是性工作者,她们代表着日本男人想象中的完美女性形象。她们美丽优雅,落落大方。在她们身上,男性寻求的并非是肉体上的渴望,更是心灵上的慰藉。但成为艺伎并没那么容易。一个女孩如果有志成为一名艺伎,那么她从 10 岁左右开始,就要开始学艺。文化、礼仪、语言、服装、诗书、琴瑟 …… 等到学成就可以下海,先成为舞伎,再转为艺伎。从这样的艺馆里熏陶出来的年轻艺伎,除了颜值高,气质也非常出众。也正是如此,艺伎这个职业吸引了很多年轻女孩的目光。这部剧的主角,季代(森七菜 饰)和小堇(出口夏希 饰)也是如此。两人是生在青森的一对好友,16 岁的那年,两人离开故乡,前往京都,准备成为一名舞伎。下了火车,两人直奔京都最大的艺伎区。这里,不光遍布各类培养艺伎的" 屋形 "(类似于集体宿舍),还有供艺伎们表演的茶屋。在一家屋形里,两人拜见了自己的 " 老师 " 梓妈妈,开启了自己的学艺生涯。虽然两人有一样的热忱,但境遇却大不相同。小堇天赋极高,悟性也快。很快就得到老师的认可,还被视为舞伎行业的 " 新星 "。可季代就差强人意了,她十分笨拙。无论是跳舞还是打鼓,都跟不上节奏。连最普通的插花,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。老师也很直白,看季代不是做舞伎的 " 料 "。直接劝退。季代也知道自己的确天资愚钝,没办法走这条路,只得接受现实,准备返乡。但让季代最难过的,并不是自己没有受到肯定。而是自己没有遵守和小堇之间的约定。两人原本约定好一起追逐梦想,可现在却要分道扬镳,怎么想怎么难受。可就在这时,另一个与舞伎相伴的职业闯入了季代的视线。舞伎料理人。这天,厨房突然起火,一群人吓得不知所措。季代挺身而出,熄灭了火。原来是之前料理人因为生病无法工作,吃厌了外卖的舞伎们想自己做饭改善伙食,这才差点烧了厨房。季代一听,瞬间来了精神。在老家时,她没少跟奶奶一起做饭,如今这一身的厨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。她鼓起勇气,问大家:" 今天的晚餐可以我来做吗?"连老师都惊讶地表示,这是季代第一次主动说要去做什么事。料理中的季代跟平时判若两人。她熟练地切洋葱、搅拌鸡蛋、煎鸡肉,动作行云流水,游刃有余。完全没有平常笨手笨脚的样子。一道亲子丼,让全屋的女孩吃得一脸满足。季代也因为得到了认可而露出久违的笑容。就这样,季代以新任料理人的身份留了下来,也如愿地陪在了小堇的身边。也是从这一刻开始。整个故事双线并行。舞伎小堇和料理人季代以相伴为前提,追寻各自的梦想 ……《舞伎家的料理人》最大的特色,就是 " 美 "。有令人挪不开眼的美景——有精致充满氛围感的饰品——还要冒着烟火气的美食——整部剧只有九集,并没有太多戏剧冲突,但却有着独特味道。它像是一位高级厨师在寒冷的冬日里做了一顿 " 家常菜 "。里面混合着 " 日式的琐碎 " 和 " 生活的烟火气 ",再以温情细腻的火候慢炖了几个小时。盛到碗中,热气腾腾,暖人心脾。是枝裕和虽然只执导了部分剧集,但风格依然明显。他选取了自己一贯最擅长,也最标志性的题材——重构家庭。从季代和小堇刚进入屋形时,两位妈妈桑就交代过:" 虽然没有血缘关系,请把大家想象成家人。" 这种挑战陈旧观念的做法,是枝裕和已经不是第一次尝试了。在他眼中," 亲情 " 从来不只是血缘关系。在东南亚文化的语境下,能挖掘出来的内容更加丰富。《如父如子》里,是抱错孩子的两个家庭。《小偷家族》里,则是毫不相干的老少三代。而这部剧里,则是一群性格迥异,但拥有共同梦想的女孩们。平凡有韧性的她们,在学艺道路上,惺惺相惜。又在一餐一食中,积累感情。尤其是,季代和小堇,两人双向奔赴的友情十分令人动容。比如,季代为了能当好料理人,决定按照传统习俗半夜爬山到神社,祈求神明保佑。大伙都觉得季代很可能坚持不下去。只有小堇为季代发声。因为小堇比任何人都了解季代,她知道季代虽然笨一点,但绝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的人。小堇还为此守到凌晨。只为了将代表料理人的衣服交到季代手上。两个女孩对视的那刻,一股暖意便从屏幕之外蔓延开来。故事也借由两位主角的视角,向我们展示了艺伎生活的一个小小切面。就像艺伎馆里排名第一的舞伎百合子,同时也是小堇的偶像。别人只看到她被人追捧、被人欣赏的一面。却不知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舞伎,她不能用手机,不能涂指甲油,更不能抛头露面。这就是导演最想探讨的问题——艺伎文化有 " 美 " 的一面,她放大了日本女性柔美的一面。这种日式的朦胧感,让人沉醉。但它也有不堪、腐朽的地方。禁忌多,规矩多,偏见也多。在舞台上尽情绽放自我的艺伎,很多时候都如同被困在笼中的 " 金丝雀 ",华美却备受煎熬。这恰恰反映了是枝裕和作品里一贯的温柔:有同情,有批判,也有人文关怀。有人觉得他总是逃避现实,但小妹却不觉得。这种温柔中带 " 刺 " 的故事,总是试图在残酷中寻找光明。他没有直白的说教,也没有单向的批判。而是让观众自己从故事中找寻答案。 || ||| | || 插播一条重要消息:亲亲们,大家好 !
新年团购活动又开始啦,
优惠多多,福利多多!
欢迎了解!